逗游网: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微信:doyo_game
关注逗游
单机首页 游戏库 排行榜 资讯 攻略 专题 合集 工具补丁 手机游戏 正版商城
所在位置:资讯中心 >单机资讯 > 正文

吸血鬼榨干的不只有少女的身体 还有她们的智商!

发布时间:2017-12-21 10:34 来源:游民星空   编辑:库玛丽

 

  《巫师》系列的忠实玩家们终于在五月的早晨丢失了睡眠:CDPR如约在5月31日放出了大家翘首以盼大半年的DLC《血与酒》。这一次我们的老朋友——名侦探杰洛特接到了女公爵安娜·亨莉叶塔的委托,动身前往风光旖旎的陶森特公国,帮助他们铲除“恶兽”的威胁。

游民星空

  《血与酒》的故事从这一份委托开始

  然而在这美酒与爱情之国中等待着杰洛特的不仅有童话般的阳光明媚,还有压抑的鲜血与阴谋。当然,不论是封面中杰洛特身后那张开翼膜獠牙大张的怪物还是《血与酒》的名字本身,都会让人轻易地联想到,此次事件的漩涡中心,便是吸血鬼。

  我们对吸血鬼从来都不陌生,他们频繁出现在影视游戏之中,而且往往在其中担任着相对“高端”的角色定位,并因此得到了大众的喜爱。那么,吸血鬼的传说究竟从何而生,又如何一路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热门题材?

  传说的诞生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血液就充满着好奇与幻想。尽管以当时的医学水平而言,人们难以确切地搞清楚血液的实际作用,但是外伤总伴随着血液的流出,而过多失血者会遭遇死亡等事例却是十分清楚的,因此血液不可避免地与生命联系起来。人们崇敬和珍视血液,甚至为其赋予了各种不存在的意义。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就曾探讨过心脏及血液与灵魂的关系,并提出一个大胆的理论:心脏相当于人体的灵魂,而血液则相当于灵魂的窗户(今天我们更喜欢把这个比喻用在眼睛上)。

游民星空

  19世纪画家描绘的莉莉丝形象

  正是由于对血液的珍重,人们对于能够吸取人类血液的传说有着天然的恐惧,从世界各地都有关于超自然生物吸取人类血液的传说中便可见一斑:古巴比伦和古亚述王国的便有名为丽丽图——后面演变为了“莉莉丝”——的女妖,靠吸食婴儿的鲜血活命;古希腊和古罗马则有化身为年轻女子诱惑睡梦中的男人并吸食他们鲜血的恶魔恩浦萨以及在夜间捕食床上幼儿的拉米亚;马来西亚则有庞南加兰,被描述为貌美的年轻女子(所以古代人是对年轻女子有多大的戒心),在夜间飞行寻找怀孕的妇女吸血;至于中国人最熟悉的僵尸,虽然不算典型的吸血鬼,不过按设定也是依靠吸血来维持活动,归在这一类的传说中也实属正常。

  这才是现代吸血鬼

  尽管早期便存在许多跟吸血生物有关的传说,但如果看见有人引用这些早期传说来说明现代吸血鬼的渊源,那必然是在强行攀关系。或许是因为这些早期的吸血鬼传说实在太没有说服力,因此在千年间一直维持在零散传说的规模,并未掀起什么大风浪,这些传说也无从延续下去。现代的吸血鬼,无一例外均是起源于17到18世纪之交的东欧民间传说。

  时间到了17世纪,可能是瘟疫流行的关系,吸血生物的传说在东欧愈演愈烈。1672年,在位于现在克罗地亚地区的农民声称一名叫做尤雷的村民在死后复活并开始四处吸血,哪怕是将其抓捕之后用木棍钉穿其心脏也未能解决掉他,最后只能用斩首的方式将其了结,这是历史上首次有真人被形容为吸血鬼,也是一系列吸血鬼传说的开端。

  而后,吸血鬼的传说开始在民间蔓延,除阿尔巴尼亚地区外,波兰、匈牙利及俄罗斯都开始出现与吸血鬼相关的传言。各地的村庄开始相信这些传说,村民们自发性地前往墓地掘出被埋葬的尸体,并用木桩将尸体钉住以免其复活。

游民星空

  描述早期吸血鬼传说的版画

  三人成虎,流言兴起后便再也难以平息,当吸血鬼的流言传遍大街小巷后,哪怕原本只将其当成无奚之谈的人也不禁将信将疑,以至到后期成为了集体癔症,每个人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自我欺骗,甚至将被他们怀疑是吸血鬼的人公开处刑。这便是“18世纪吸血鬼争议”,最后奥地利女大公派出医师彻查吸血鬼事件,得出吸血鬼不存在的结论并通过法令禁止挖坟后,这次事件才稍微平息。然而吸血鬼传说在东欧民间依然保持活跃,甚至还出口到相对发达的西欧,在那里经过各种宣传和修饰以后,成为大热话题,以至于伏尔泰都对此深信不疑。一个人的疯狂并不恐怖,然而大家都陷入疯狂时,保持理智就显得极为艰难了——特别是在那个相对蒙昧的时代。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件:传言有术士可以通过对受害者的毛发、衣物乃至于名字作法来偷取其灵魂,于是一场大恐慌席卷了半个中国,各地官员疲于奔命抓捕并不存在的“妖人”,小老百姓忙着自保或是趁机陷害眼中钉们,而高居庙堂的乾隆皇帝也为此寝食难安不断发出谕旨督促案件进度。直到折腾一年后,大家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场自扰的闹剧,从来就没有什么妖术,这件事才最终偃旗息鼓。这次事件被称为“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尽管两次事件的对象不同,但从类似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社会的共通性。

  吸血鬼是什么

  现在我们知道吸血鬼的传说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但一个传说的诞生总需要个动机,为什么是在坟墓里重生而不是在湖里蹦出来?为什么是皮肤苍白而不是皮肤黝黑?最为流行的吸血鬼传说必定诞生于一系列事件中,而该事件的“主角”便奠定了吸血鬼的基本形象。

  但在起源性的事件中目击者所看到的“吸血鬼”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未有定论。一般认为有对尸体腐烂过程的不了解、过于仓促的埋葬、狂犬病及卟啉症有关。

  第一个说法认为在科学发展的年代以前,民众对尸体腐烂分解的过程不甚明了,便通过传说来解释那些异常的尸体分解事件。比如在较为寒冷的地区,尸体外表的腐烂程度比较低,但尸体内部被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气体所填充,在重力和内部的气体压力影响之下血液会积聚到皮下或者渗出,类似于吸过血没刷牙……同时肌肉也会失去约束力而后退,露出牙根和指甲根等,看起来就像是牙齿和指甲还在生长,几种现象集中起来就会给人一种“尸体还没死亡”的错觉。“仓促埋葬”论与第一个说法差距不大,只是说在瘟疫时期很多病人还没真断气就被仓促埋葬,在棺材挣扎过程中导致的擦伤看起来会像吸过血。但这个理论脑洞太大又破绽百出,一般不被承认。

游民星空

  电影《德古拉》中的化妆效果便是模仿传说中的吸血鬼

  某些病证中也能找到吸血鬼的影子,比如说会导致精神错乱和咬人欲望的狂犬病,提出这理论的人认为吸血鬼害怕大蒜和洋葱也是源于此——很可惜害怕大蒜和洋葱是后来的吸血鬼小说中添加的特性,原始吸血鬼传说中并无此说。

  还有个热门解释于1985年由生化学家大卫·多芬提出,他认为卟啉症是导致吸血鬼传说的元凶:卟啉症的患者血红素生产不足,所以需要吸血来缓解症状;而过多的卟啉代谢物又会导致日光敏感,与吸血鬼害怕日光的特性不谋而合。这个理论提出后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热爱搞个大新闻的媒体也乐于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四处报导。然而后来医学证明吸血和输血都是无法缓解卟啉症的症状的,并且日光敏感也同样是后来小说所加入的设定,原始吸血鬼传说中没有这类说法。被驳斥后大卫·多芬就没有再发表这方面的成果,然而禁不住媒体们的宣传,至今这个说法仍被许多人所相信,比如说某度百科中便信誓旦旦地宣称卟啉症是吸血鬼传说的源头,这是很不严谨的。

  怎样杀死一个吸血鬼?

  先来说说最初的办法:在吸血鬼诞生地的斯拉夫地区,在埋葬尸体时乐于使用钉木桩的办法来避免尸体变为恶灵。与其说杀死吸血鬼,这个办法比较接近于预防吸血鬼。各个流派有各个流派的钉法,比如俄罗斯人喜欢用白腊树木桩钉穿尸体的嘴部;塞尔维亚东北部则是用山楂木桩钉腹部;其他地区则是钉心脏……俨然一项充满地方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钉尸体的目的是给浮肿的尸体放气(那时候吸血鬼的一大特征就是浮肿),有的地方也用镰刀陪葬,起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游民星空

  保加利亚某墓地中被金属戳穿胸膛的骷髅

  德国和西斯拉夫地区的人就更粗暴一些,偏向于直接砍头,并把头埋葬于两足之间离身体尽量远的地方,加速灵魂的流逝;撒克逊地区则会在被认为是吸血鬼的尸体嘴里塞柠檬来解决问题(酸死吸血鬼?);而保加利亚则喜欢在尸体里镶嵌金属;到后面也有与时俱进的方式,用子弹打穿棺材了事。那时候的人防止吸血鬼的办法,今天看来是妥妥的侮辱尸体罪,没办法,生者要紧。

游民星空

  消灭吸血鬼多合一套装

  正如传言传出碘盐防辐射,随着时间发酵也产生了各种对付吸血鬼的方法,比如大蒜、野玫瑰、山楂树等都被用来驱邪;还有包治百病的十字架与圣水也被用来对付吸血鬼,尽管教会难得地对恶魔形象的产生没有责任(教会创造了很多恶魔角色,比如羊头恶魔巴风特),并且因为“复活是耶稣的专利”而拒绝承认吸血鬼的存在,无奈民众对教会过于信任,还传出了吸血鬼不能进入教堂及寺庙等圣地的说法。

游民星空

  当然,这些老旧的方法对《巫师》系列中的高阶吸血鬼是完全无效的

  到了小说中,还添加了镜子和太阳光等对付吸血鬼的办法,而且吸血鬼惧怕日光这个小说设定反而成为了流传最广的吸血鬼弱点。

  涉足流行文化

  1745年“吸血鬼(Vampire)”这个词终于出现在词典中——不能小看这事情,因为这决定了吸血鬼能不能当小说主角。正如用“会飞的蜥蜴”只能写出一些流言级别的作品,而用“龙”这个词就能写出宏大的史诗一样,一个合适的名字是当主角的必要条件。

  在此之后,吸血鬼才能名正言顺地踏入文学领域。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吸血鬼一般出现在诗歌和短篇故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刊登在1819年《新月刊》中的短篇小说《吸血鬼》。尽管署名是此前写过另一篇吸血鬼短篇小说的拜伦勋爵,但实际作者是拜伦的私人医生约翰·波利道利,他改编了拜伦另一篇小说的内容并将拜伦独断专行的性格赋予到小说主人公鲁思温勋爵身上。小说引起了轰动,多次再版,一时洛阳纸贵,甚至吸引了大仲马等著名作家的多次改编,由此,吸血鬼终于大规模踏入文学领域。

  早期的吸血鬼小说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897年出版的《德古拉》,引人入胜的剧情在疾病横行的后维多利亚时代得到了无数观众的追捧,吸血鬼题材盛极一时,并奠定了现代吸血鬼的基础形象:高衣领和尖牙。

游民星空

  吸血鬼的经典形象

  但那时候的吸血鬼小说都是当惊悚恐怖故事来写的,吸血鬼的形象往往是面容狰狞,丑陋凶残,散发着恶臭的怪物,跟今天游戏和美剧里的丧尸是一个级别的东西,丝毫没有今天高雅形象的影子。

  凶恶的怪物多了去了,吸血鬼在它们面前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优势,于是产业转型在1931年的翻拍版《德古拉》电影中开始。曾经在百老汇饰演歌剧的贝拉·卢戈西一反往日德古拉的恐怖形象,将其饰演为一个温文尔雅的匈牙利贵族,深得女性观众的喜爱。这样一来,作家和电影制作人们纷纷发现女性市场的巨大商机,开始以此为切入点改造吸血鬼的形象。

  吸血鬼与情欲

  上世纪60年代在文化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嬉皮士运动和反战情绪酿就的反文化浪潮兴起,性解放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一句著名的口号便是“要做爱不要作战“。在这时间上,民众对于性的接受程度是历史上空前的,因此试图抓住女性观众的心的作家们,终于找到了最为合适的切入点:在吸血鬼故事中添加情欲元素。

游民星空

  源于60年代的反文化思潮

  出身于惊悚小说世家的安妮·赖斯在此背景下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吸血鬼小说《夜访吸血鬼》,并在此后将其延伸为《吸血鬼编年史》系列。当然我们都懂,要添加情欲元素,男女主角至少要郎才女貌,因此这一时期的吸血鬼被赋予了各种高贵的特质,温柔潇洒帅气又透露有一点霸道总裁的气质,无可救药地爱上女主角却又因为自己的身份让一段凄美的爱情往往无疾而终,充满情欲与人性的斗争,完美地满足了女性观众们的玛丽苏情怀,自然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同时高贵的吸血鬼还需要表现得更像人一些,不能被一大堆反吸血鬼道具搞得狼狈不堪,所以这时期的吸血鬼不再惧怕大蒜圣水十字架,这也确定了以后吸血鬼文化的发展方向。

游民星空

  以《暮光之城》为代表的“现代”吸血鬼故事

  转眼到了新世纪,《吸血鬼编年史》里的吸血鬼过于文艺过于贵族,逐渐失去大众的宠爱。因此以青春偶像片为基础的吸血鬼创作在这时井喷以符合新时期观众的口味,这时的吸血鬼基本上已经连太阳光都不再害怕(夜景太多观众也不乐意),看起来就是个直接放进《复仇者联盟》里也不会有什么违和的普通超能力者,观众们就看着男女主没事谈个恋爱,英雄救美,干掉一些不痛不痒的敌人,结婚生子,皆大欢喜。

  总结

  经过上面的叙述,我们也明白了一个古老传说向流行消费文化元素演变的过程,类似的元素着实不少,北欧神话、古希腊神话、丧尸等热门题材实际上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但“吸血鬼“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优秀的设定使其能够成功地在每个时期都能通过某项特质抓住观众的心,也在这个过程中让吸血鬼的形象逐渐丰满,以至于成为经典题材。这也注定了我们在各路游戏作品中,还能频繁地碰上吸血鬼的身影,我们与这个传说的缘分,还远没有终结。

查看更多新闻
标签:动作 冒险 
https://www.doyo.cn/article/342214复制本文地址
阅读本文后,您的心情是:(选择后可查看结果)
 
恶心
愤怒
强赞
感动
路过
无聊
雷囧
关注
今日关注游戏
游戏专题
IGN 9分以上作品 愿者上钩钓鱼的那点趣事 深冬之寒,来一起看看游戏中精美的雪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