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游网: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发布时间:2021-02-27 10:35 来源:NGA 作者:伸懒腰的牛
产氢公式
收起二、产氢公式
蒸馏塔产重氢,0.01摇号概率,0.99的氢被淘汰,那产氢期望如何计算?
1个氢被1个塔淘汰的概率,是0.99;连续被2个塔淘汰的概率,是0.99^2;被n个塔淘汰的概率,是0.99^n
那么,1个氢被其中任意1个塔摇号成功的概率,就是1-0.99^n
即,对于n个塔的系统,1秒跑1个氢,其产重氢期望是,( 1 - 0.99^n) / 秒
当皮带跑起来,用黄带(6/秒)、绿带(12/秒)、蓝带(30/秒)
产出期望就是,(1-0.99^n)乘6、乘12、乘30。
哼,简单的初中数学。
在全蓝带(30/秒)情况下,我excel一拉就是一整个表
注意到,串联塔数在大于10、大于22的时候,产出速度就可以分别达到黄带50%、100%的运量了。
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呢?
意思就是:
1.超过22个塔串联(比如23个),你黄带就爆炸,转转乐变成停停哭。
(这里要注意!!无论怎么补氢,产出都不能让带子爆炸,只能无限接近。)
(你问我为什么?我的回答是,产出爆炸会导致某个塔产出堵塞。)
(1个塔产出堵塞,整个串联线一起遭殃。)
(转转乐你怎么了,你怎么成停停哭了~~~)
2.每10个塔再不补氢,你大概会净亏1个塔的效率( 22/2 - 10 = 1 )。四舍五入就是一栋海景大别野。
3.硬串50个塔而不补氢,产出才能快要撑爆绿带。而2个22塔串联,就可以达到这个产量了(2个满黄带)。这一波啊,这一波净亏6个塔。几栋海景大别野了自己数数?
4.基于第3点,讨论蓝带输出、绿带输出,都可以简化为讨论黄带输出。毕竟蓝、绿带速是黄带的2倍、5倍,通过补氢、另建1套组合等手段,即可将蓝、绿带问题转化为黄带问题。(我加个粗就怕你们不注意这个结论)
“好了,我知道了,我就10塔一补/22塔一补。”
这里必须补充几句:
10塔一补、22塔一补,或者X塔一补,属于重氢的转转乐的某种方案。当需要横向对比的时候,请累积到相似塔数。
比如10塔一补,计为一组,单组产速172/分,累积到20塔,即累积2组,产速即为344/分;
对比22塔一补,计为一组,单组产速357/分。
即“10塔一补”的方案和“22塔一补”的方案,从效率上相比,相当于“20塔344/分”和“22塔357/分”作的比较。
三、一些实验验证
(一)10塔一补的验证
10塔一补,联够20塔,即有344/m的速度。让我们搭建起来康一康
(这图不能动,好像不能发动图?)
可以看到,氢消耗/产出,基本在330-355之间,基本符合我们得到的数据表,10塔分产172*2=344/分的一个理论。
所以理论上,采取”10塔一补“的方案:
每20塔,就有约344/m的补氢输入和重氢输出(略小于360/m);
每40塔,有就688/m补氢输入和重氢输出(与绿带720/m相差32/m);
每100塔,就有1721/m补氢输入和重氢输出(与蓝带1800/m相差79/m)!
(二)22塔一补的实验验证
这个简单,把10塔一补的补氢线拆掉,再额外搭2塔
产线启动后已达到349/分↓,应该会无限接近于357/分的22塔串联理论值 。
所以,采取”每22塔一补“的方案:
每22塔,就有约357/m的补氢输入和重氢输出(略小于360/m);
每44塔,有就714/m补氢输入和重氢输出(与绿带720/m相差6/m);
每110塔,就有1785/m补氢输入和重氢输出(与蓝带1800/m相差15/m)。
(三)产线停滞的一个案例
在22塔实际测试中,启动不久跑出了高于黄带速度的405/分重氢数据↓
这个可以理解。因为楼主启动方式是22个塔内先满载,再接上最后一条蓝带,开启转转乐。
相当于启动时临时有22座采取”1塔一补“方案的蒸馏塔,其分产可达18 * 22 = 396/分的重氢产出。
但是一开局出现的多余产出,引发了产物堆积导致的停转,肯定会来临。比如下图
gif动不了,可以隐约看到,虽然当前分产,还是高于360/m。
但上方最右已经产物堆积,上方中央传送带肉眼可见变得稀薄,右上二塔已经熄火。
随之而来的,就是整条线停产,直到右上堆积的产物被运出来。
不止这些,这条产线如果再想启动,需要重新补入氢原子,一边补,一连产,要较久时间才能平衡回满带。
这就是产速超过带速带来的后果:重氢堵塞、产出动荡。
下一篇: 极品飞车15:变速2——试试摧残尾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