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游网: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微信:doyo_game
关注逗游
单机首页 游戏库 排行榜 资讯 攻略 专题 合集 工具补丁 手机游戏 正版商城
所在位置:攻略中心 > 网游攻略 > 坦克世界 > 正文

各国陆军作战指导思想与坦克设计理念 坦克世界

发布时间:2011-08-22 来源:坦克世界官网   编辑:lihong

 

西方世界

在80 年代以前,西方世界的坦克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落后于前苏联的装甲力量。。。东西方军力主要依靠核武力来平衡。。。西方装甲作战理论来源较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德国所发展的闪电战,强调坦克机动作战,认为“厚装甲不如速度重要”,在二战初期,德国运用装备大量轻型装甲车辆(诸如马克1,2,3型)的装甲部队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但是到了二战中后期,***格勒战役之后,德国逐渐在苏德战场上转入了被动防御,所以坦克研制生产逐渐向着厚装甲重型化(诸如虎式坦克,象式坦克突击炮等)的防御性坦克发展,但是由于工艺水准高,成本高昂,生产费时费力,而且由于其重量巨大调动坦克进入战场也是令指挥官头痛不已,而且需要更好的***与保养,需要更多的油料。。。使得这些重量巨大的防御性坦克虽然在每一次战斗中由于厚重的装甲,犀利的炮火占尽了优势,可是面对数量众多的苏联坦克“尽管他赢得了每一次战斗,但是却是输掉了大多数战役”,从而导致了整个战争的失败。。。因为,防御总是线性的,而苏联人只要可以集中足够的坦克,火炮,飞机,兵力在某一点造成绝对优势,撕开口子之后,各个坦克快速突击纵队进入突破口,向敌人纵深***,破坏整个防御体系。。。而重型的防御坦克虽然在战斗中占有绝对优势,可惜,在敌人插到后方的时候,由于道路适应性,油料补给线被切断等诸多原因,使得这些防御型坦克跑不过中型的进攻坦克,在对手坦克之前到达新的防线,只好自己摧毁或者放弃。。。

所以,在战后,西德与法国坚持机动性比防护性更加重要,而法国更是认为“在核战争环境下,机动性比防护性能够获得更高的生存能力”,所以这两个国家在上个世纪50 年代对坦克的三大性能排列顺序是“火力- 机动-防护”。。。根据这一观点,西德研制了战斗全重40吨,最大速度65 公里/小时,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52毫米的豹1坦克;而法国则是研制出了战斗全重36吨,最大速度65 公里/小时,炮塔正面装甲厚度80 .8毫米的AMX30坦克。。。这两种坦克是西方世界典型的重视机动性的代表。。。德国人在豹1的时候重视坦克的机动性。。。而在美国人提出空地一体战作战思想之后,为了更好的执行在空地一战中德国人应该承担的任务(实际上,我们看到德国人在军事力量的建设是瘸腿的。那就是——陆军强海空弱,这海陆空三军兵力构成比较平衡的西方国家来说是很少见的。。。这也和西德在北约战略体系中所承担的任务有关,那就是在地面上挡住苏联人的装甲洪流,而海空力量则有其他盟友承担,所以说,德国的武装力量在很长的时间内是不完全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德国人应该算是北约模范国了吧)。。。再加上中东战争凸现的坦克防护能力不足的问题,德国在设计豹2的时候,和美国人的M1系列基本相同,又走进重型防御坦克的路子。。。而法国则是一直坚持机动作战的军事指导思想,最新设计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只有53 吨,这在动辄60 吨的主战坦克里算是比较轻的了。。。而法国人独特的设计之处就是坦克炮并列武器是一门20 毫米机关炮,用于对付无防护的有生力量,轻型装甲车,卡车等不值得使用坦克主炮的目标,以节省坦克炮弹药,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仅仅是一挺7.62毫米机枪(个人认为,坦克炮同轴武器仅仅是一挺机枪实在是个巨大的浪费。。。这个位置是个非常好的武器平台,他稳定,安全,甚至可以和坦克炮共用高级的坦克炮火控,可以大大的提高命中率。。。而且使用爆炸弹头的可连续射击的武器系统可有效压制远距离的反坦克***,因为在今天以往并不显眼的步兵也在远距离上对坦克造成巨大的伤害。。。虽然会带来许多其它问题,比如炮塔正面面积增大,炮塔空间问题等,但是和得到的东西相比是可以克服的,但是20 毫米机关炮可能有些太大了)。。。

英国一直是重视坦克防护的国家,英国在二战前坦克发展的思路是将坦克按照用途分为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巡洋坦克用于反坦克作战,而步兵坦克则是用于伴随步兵进攻。。。但是战争的事实证明,坦克不应该迁就步兵的速度,步兵应该也具有高机动性配合坦克作战。。。而英国对于坦克作战来说,一直抱有坦克大战的思想不放,一切设计均是重视坦克在战斗中的运用,当然这也和英国的国情军情有关,因为英国一直是海洋强国,拥有投送兵力便利。。。而陆军则是精干的小型的职业化的。。。陆军无论从人员还是装备数量都不是很多。。。所以需要更加重视士兵的生存能力和执行任务的弹性。。。英国人认为:防护是士气的源泉。。。根据这种坦克大战的作战思想,他们对坦克的排序则是“火力-防护-机动”。。。所以 ,我们看到英国人的坦克都是防护能力较强。。。英国人的坦克从百人队长,酋长一直到挑战者都是具有强大的防护与火力,但是机动性却是可怜的。。。有意思的是,英国人一直不愿意放弃它们的线膛炮,自从苏联人在T62坦克上采用了滑膛坦克炮之后,由于滑膛炮可以发射大长径比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而当时的线膛炮只能发射长径比不超过5的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而且不能发射破甲弹。。。从而占据了反坦克作战的优势,西方国家纷纷改弦易张,在新型坦克上换装滑膛炮。。。而英国人却固执的坚持使用线膛炮,一直到挑战者2。甚至不断改进弹药,以适应线膛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当然这也和作战思想有一定关系。。。因为采用滑膛炮的坦克作战目标较为单一,主要就是直射距离内的坦克,而且牺牲了远距离间接射击的能力,而且减弱了杀伤/爆破多用途榴弹的威力,不能发射碎甲弹。。。使得坦克在对付战场上其他目标时效果受到了削弱,比如土木工事,无防护有生力量,轻型装甲车辆等目标。。。比如,在海湾战争中,坦克炮击毁坦克最远距离就是英国的挑战者2发射碎甲弹创造的,居然有6800多米,这对于装备滑膛炮的坦克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英国人的作战思想中,坦克不仅仅是作为一件反坦克武器存在的,由于英国人的陆军规模有限,装备的坦克数量不多,所以必须保持足够的任务弹性,坦克在战场上还应该对付更多的目标,而不应该仅仅是针对坦克。。。这就是英国人和苏联以及西方世界其他国家在坦克作战认识上的差异(插句题外话,个人倒是认为坦克所对付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坦克这一点上与英国人保持一致)。。。

以色人恐怕是战后最具有坦克运用经验的国家了,所以其坦克设计思想更值得我们的重视。。。以色列人由于国小人少,又处在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之中,在人力和物质资源都处于劣势。。。所以士兵的的生命更加宝贵。。。以色列的国土纵深小,所以坦克的机动性是有限的,所以以色列人更加重视坦克的战斗性能和防御作战。。。以色列坦克的防护第一,而火力则是根据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威胁程度采取够用即可的态度,而机动性则是有限的。。。而与苏联不同的是,以色列秉承西方坦克设计思想,在防护上是以乘员为防护核心,而不是以整车战斗力为防护核心。。。以色列发展的梅卡瓦坦克采用少见的动力系统前置布置。。。这样前装甲,间隙装甲,传动系统与发动机构成了坦克正面的梯次防护,而炮塔尽量减少正面投影的少见的双人炮塔(无自动装弹机),而且为了获得较好的防弹外形,而采用楔形。。。这样一来,人员就获得了最大的防护。。。因为即使炮弹穿透了正面装甲,也会被发动机挡住,虽然机动性丧失了,但是最大程度上的保护了成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以色列人是以坦克乘员为防护核心的。。。坦克动力前置,可产生诸如履带效率低(因为需要拉紧负重轮上方的履带)。。。火炮俯角小,坦克车体过高,坦克驾驶员观察镜布置不易,驾驶员视野受限,保持重心困难而难以进行总体布置等不利影响。。。但是和所取得的防护性相比,这一切都不是问题。。。据说,以色列的梅卡瓦75%的车重都用来加强防护(估计是把传动系统和发动机算上了)。。。而传统总体布置得坦克一般在45%-50%左右。。。而且,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可能是一种防护最全面的坦克了,即使是侧面也有间隙装甲,使用工具箱等填充其中。。。这样一来,梅卡瓦坦克可能是世界上最适于城市巷战的坦克。。。而梅卡瓦参加的战役战斗也表明,这种坦克的防护是可靠的,据说曾经数十辆坦克遭到了RPG反坦克火箭各种反坦克武器的的袭击,而仅有一辆被击穿,而车辆并没有产生二次效应,人员也没有伤亡。。。最夸张的是,一辆梅卡瓦被命中13次,坦克却依然保持战斗力。。。可见防护性能的优秀。。。而且,对于坦克成员来说,躲在3 米厚的钢铁后面心理优势决不是躲在几十厘米厚的装甲后面的坦克乘员可以比拟的。。。以色列人对坦克情有独钟,妄图把坦克设计成全能坦克,由于动力前置,后面的设计成巨大的舱室,并在车体开后门,可以通过后门来补充弹药(这个后门绝对是非常极为出色的贴心设计,因为在战场上坦克总是正面对着威胁最大的方向。。。当然也仅仅是梅卡瓦动力系统前置可以这样设计)。。。而舱室可以搭载8 名全副武装的步兵或者4 副担架。这样一来,必要时坦克就成了搭载步兵成为步兵战车了。。。世界各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看到了***对坦克的威胁,认为坦克不能单独作战,必须有拥有强大火力和机动性的步兵配合作战。。。所以,各国均大力发展步兵战车,而作为中东战争一方的以色列则是独辟蹊径,通过梅卡瓦坦克内部设置乘员舱来达到这一目的(以色列是没有步兵战车的,有的只有装甲输送车)。。。而为了坦克能够对付更多的目标,还在坦克上安装了60毫米迫击炮。。。这样一来梅卡瓦坦克真成了全能坦克了。。。当然,梅卡瓦适合以色列的国情军情,但是如果换作其他国家就不一定合适。。。这就是坦克设计必须适合军事指导思想的典范。。。

咱们再说说北约的核心美国。。。实际上美国人长期以来一直缺乏足够的坦克作战经验,包括二战之中美国人也没有接触到坦克作战的精髓。。。。而在坦克设计上与前苏联相比长期处于劣势。。。在70 年代勃日涅夫时代,苏联的力量已经膨胀到西方世界无法遏制的地步。。。美国人终于在70年代末发展了空地一体战作战思想来对付华约集团的大纵深作战,并根据这个作战思想的框架,设计了性能出色的M1系列坦克,使得北约逐渐在地面上站稳了脚跟。。。空地一体战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地面部队遏制华约集团的强大的地面突击,然后利用空中优势对对手的全纵深进行打击。。。从而逐渐削弱苏联的大纵深进攻的强度,遏制苏联的进攻。。。可以看出所谓最初的空地一体战是一种基于防御的战略思想。。。其关键在于地面力量是否能够抵挡华约部队的强大地面攻势。。。由于西方世界在坦克等主要陆战武器在质量和数量上处于劣势,所以很难抵挡华约集团的进攻,这时候,战略平衡主要是***来支撑。。。而西方也研制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武器系统,比如,核地雷,可以瞬间形成一条反坦克壕的灌装液体炸药软管等等。。。而德国更是重视可以阻碍坦克部队机动的地雷,在地雷和地雷布设装置上处于世界的前列,这也是战略战术的所需要的。。。因为空地一体战应对大纵深进攻作战的关键就是如何降低强大地面突击的进攻速度,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为优势的空中力量对敌人进行全纵深打击创造机会。。。但是同样苏联人也拥有数量众多的***,以及适合在核战争中进行突击的坦克部队。。。所以在70 年代,华约对北约是占有军事优势的,这对于北约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恐慌,甚至有西德将军提出,把整个德国部队化整为零,分成1 万多个游击小分队,在全国范围内部署1000个的小型的隐蔽的弹药库,当苏联人占领德国后,利用游击战打击苏联的后方和补给线,配合前线作战。。。可见,当时对于华约国家的装甲优势是恐惧的,甚至没有信心守住前沿阵地。。。当时美国与中国关系缓解,甚至结成隐形的战略盟友关系也是有起内因所在。。。但是随着苏联的没落,军事上,西方国家在坦克上使用了大量新技术。。。使得西方坦克在质量上获得了迅速的提高。。。这个以美国的M1系列和西德的豹2系列为代表。。。这两种坦克可以说设计思想是极为相似的。。。都是为了在空地一体战中担任阻挡遏制数量优势的华约集团的坦克进攻的。。。所以这两种坦克都是以华约集团的坦克为主要作战对象的防御性坦克。。。这种坦克的主要军事思想就是以质量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比如新型的120滑膛炮,各种复合装甲,先进的火控系统和观瞄设备,增压发动机和液压悬挂系统等等。。。在火力,防护,战术机动性等三大性能都获得了质的提高。。。其设计指导思想就是要达到一辆坦克能够抵挡3 辆T系列坦克的进攻(大家可以算算在苏联解体之前,美国人保有坦克数量坦克15000余辆,而苏联人坦克数量超过5000辆)。。。但是这种提高是有代价的, 那就是重量的大幅度攀升。。。比如M1A1 57吨,豹2 55吨,挑战者62吨。。。不过由于空地一体战的要求,地面装甲力量主要是防御性的。。。而且由于冷战时期的特殊性,战场是可以预期的。。。所以可以坦克配置在战场附近,战略机动性的缺陷并不明显。。。

这里需要谈一下的就是战略机动性和战术机动性的区别。。。战略机动性是指大范围,远距离的机动能力。。。也就是就需要几百公里上千公里的机动能力。。。在这种远距离机动上,坦克的最高公路速度,越野速度的优势并不明显,但是坦克的重量,耗油量,最的行程,对道路的适应能力,也就是通过性等因素就更加重要的。。。而战术机动性不同,它体现在最大公路,越野速度上,加速性(从0-32公里/小时消耗时间),最小转弯半径等因素。。。通过比较同时代的M1系列,豹2系列和苏联的T80系列,我们就可以看出,苏联人的坦克在战略机动性上占有优势,而美德坦克在战术机动性上占有优势。。。这是由于战略战术要求所决定的。。。苏联的大纵深战略决定坦克在造成战术突破后,应该高速(这里是指平均的高速度)的向敌人纵深***,而且插的越深,抛在后面的敌人越多。。。战果就越大。。。所以,苏联的坦克要求具有极高的战略机动性。。。而由于北约的空地一体战防御性战略,而且由于战场的可预期性。。。可以将坦克配置在战场附近,并进行战场建设,所以北约坦克不需要具有多高的战略机动性,但是需要坦克在战术上占有绝对优势才可能挡住苏联人的装甲洪流,而且由于技术的先进,造成了美德坦克优秀的战术机动性。。。我们也可从美苏两国的坦克战略机动方式上略见一二。。。美国人进行坦克战略机动的时候,由于坦克的道路适应性差,也为了保持足够的摩托小时,保证坦克投入战场的完好,所以往往利用船运,铁路,甚至是专门研制装备的坦克运输车来像战场运送坦克。。。而苏联人则是很少装备坦克运输车。。。美德的防御性坦克的战略机动能力差的问题在华约和北约冷战时期表现的还不是那么明显。。。但是随着战略形势的变化,苏联的解体,美国人战略对象改变,战略机动差弊端就显现无疑了。。。在海湾战争中,美国人从本土运送部队花费了接近半年的时间,这个时期内,初期部署的轻型部队由于缺乏主战坦克等重型装备非常容易遭受攻击,多亏***的愚蠢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而在100小时的地面战中,据说每一辆M1系列坦克的后面都跟着10辆卡车满载着弹药,零件油料进行补给***。。。也许,也只有美国人才会这么奢侈,对手也得是伊拉克。。。而在最近的03年伊拉克战争中,诸如M1A1,M1A2系列的主战坦克由于缺少足够的油料,而不能一鼓作气,进入巴格达,而停顿在巴格达外围长达数天等待油料,也给了伊拉克机会,但是多亏伊拉克自身已经乱作一团糟,才会达到这种戏剧性的效果。。。所以美国人在海湾战争以后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一直强调兵力投送能力,最近又搞出个崔斯克中型旅,提出轻型化部队的概念就是因为战略需求变化的缘故。。。

进入《坦克世界》专区
查看更多《坦克世界》攻略
标签:各国陆军作战指导思想与坦克设计理念 坦克世界 
https://www.doyo.cn/article/7874复制本文地址
阅读本文后,您的心情是:(选择后可查看结果)
 
恶心
愤怒
强赞
感动
路过
无聊
雷囧
关注

上一篇: 杀9头(GUG)

下一篇: 开坛宣传

今日关注游戏
游戏专题
IGN 9分以上作品 愿者上钩钓鱼的那点趣事 深冬之寒,来一起看看游戏中精美的雪景吧